护理系简介
tap游戏官网护理系包括护理、助产2个专业,在校学生共2990人。护理系以服务区域健康事业发展为使命,以党建引领专业建设为抓手,秉承“仁心仁护、德技并修”的育人理念,培养具有“有理想信念、有道德情操、有扎实学识、有仁爱之心、有创新精神”的“五有”护理技能人才,打造了“专本协同、产教融合、多元育人”的综合性护理教育体系,形成了全日制教育、成人继续教育、现代学徒制等多类型协同发展的办学格局,构建“高职-本科-硕士”协同育人格局,创新开设双语国际、老年护理、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等多个特色班。
护理系获批省博士工作站1个、获批专利10余项,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,市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。教学团队获得省级以上竞赛奖励53项,指导学生获得国家、省级技能大赛22项,形成“科研反哺教学、教学驱动创新”的良性循环,为专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核心动能。
护理系网址://www.zwj-smart.com/html/jgsz/jxjg/hlx/
护理系公众号:
护理系电话:0668-2904226
0668-2902527
护理专业
专业简介
培养理想信念坚定,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全面发展,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护理事业发展需要的,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,具备临床护理、社区护理、老年护理、健康保健等技能复合型技术人才。于2019年立项省二类品牌专业,2020年立项省高水平护理专业群,2022年立项省创新团队。立项国家课程2门,省资源库1个,省级课程5门,立项国家、省级课题32项,发表论文42篇,专利10余项,教材28本,国际标准2项,获奖70余项,毕业生满意度达98.9%,与广州华商学院联合培养三届护理本科学生,与西班牙公立大学、韩国建阳大学等国际大学联合开展人才培养。开设老年特色班、双语国际班、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培育班等多种特色教学班。
主修课程
人体解剖学、生理学、用药护理、病理学、基础护理技术、内科护理、外科护理、妇产科护理、儿科护理、健康评估、老年护理等课程。
教学特色
护理专业着力培养能满足地方健康产业需求的复合型护理人才,创新教学内容,构建课程体系,依据“医、护、康、养”岗位胜任力,重构“导习-识习-示习-练习-实习”五步融通的能力进阶教学流程,形成标准嵌合、过程嵌合、就业嵌合的三嵌合人才培养路径,重构护理专业特色课程体系,实现“与国际接轨、与基层接轨、与科教接轨”三轨育人模式。构建岗-课-赛-证育人体系,在日常教学中融入虚拟仿真、数字资源及情景化教学路径,实现核心课程可视化、交互式学习,实现人文与思政融合教育,建立“仁心仁护”双轨道育人路径。
实验实训条件
护理实训楼面积达6541平方米,校内实训设施设备总值4400万元,打造“一主线、二对接、四融合”的技艺传承平台和护理专业群跨专业人才培养平台,设ICU模拟病房、模拟手术室、模拟产房等34间专项实训室,覆盖基础护理至急危重症救护全场景训练需求。校内实践基地总面积超2万平方米,包含7个护理实景实训中心(护基、外科、妇产科等),配备智能化医学综合模拟系统及网络化急救仿真训练设备。建设护康养协同虚拟仿真实训基地,集成VR/AR技术模拟临床场景,支持老年护理场景模式、急救流程等高风险操作的无风险演练。与茂名市人民医院共建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,联合45家二甲、三甲医院构建临床教学联盟,实现教学与临床需求动态衔接,为临床教学、科研创新及师资培养提供核心支撑。
师资队伍
护理专业拥有一支专兼结合、素质优良、结构合理、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行业背景的师资队伍,“双师”型教师占比90%,拥有一支省级教学团队,世界技能大赛裁判1人,国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专家1人,省技能大赛裁判4人,省全民学习之星1人,省博士工作站站长1人,市领军人才1人等。师资队伍呈现三大特色:一是临床经验丰富,95%教师拥有三甲医院工作经历,40名来自合作医院的护理专家常态化参与教学;二是教学创新能力强,团队主导开发线上教学课程16门,获省级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等省级奖项40余项;三是国际视野开阔,定期参加芬兰等国专家开展师资培训,核心课程全部对接国际护理教育标准。通过“院校双导师制”和“临床教师工作站”等机制,实现课堂与病房的无缝衔接。
职业资格
护士、老年照护员、失智老人照护员、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员、母婴护理员、幼儿照护师、婴幼儿引导员。
就业方向
主要在医疗科室(内科、外科、妇科、儿科、感染科、皮肤科、口腔科、耳鼻喉科、中医科等科室及门诊部)从事各专科护理工作;在医疗辅助科室(手术室、影像诊断科、理疗康复科、营养室、供应室等)从事医疗辅助、预防、保健工作;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、月子中心及各类康复机构、养老机构从事社区护理、养老护理、母婴护理及康复护理等工作。
助产专业
专业简介
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助产事业发展需要的,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较系统地掌握助产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,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、人文素养、实践能力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,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、预防、保健机构从事临床护理、妇产科护理、母婴保健和社区护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。本专业注重课程教学与“1+X证书”培训双轨融合,将“母婴照护1+X证书”与母婴护理课程相融合,将“健康照护”与基础护理技术、护理综合实训课程相融合,产教融合强化实践教学及技能培训,锻炼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岗位能力,促进“岗证课赛”融通,获得省、市级课题10余项,发表论文20余篇(其中SCI3篇,中文核心5篇),编写教材10余本,省级护理技能竞赛18项,荣获省南粤家政技能大赛多项。
主修课程
人体解剖学、生理学、用药护理、病理学、健康评估、基础护理技术、内科护理学、外科护理学、儿科护理学、妇产科护理学、助产学与技术、母婴护理、产后康复等课程。
教学特色
助产专业构建“虚实结合、人文赋能”的特色教学体系。专业配备智能分娩模拟人、VR产房等先进实训设备,实现高危妊娠等复杂场景的无风险演练;创新“基础-见习-急救-社区”四级实践体系,与企业共建育幼儿儿引导员、母婴护理等职业技能课程,课程设置突出“临床+人文”双融合,开设《产后康复技术》等特色课程,开发150个标准化案例库强化情景教学,形成“技能实训-人文素养-思政教育”三位一体的整合育人模式。
实验实训条件
助产专业实训建设以“临床实景+智能模拟”为核心,配备智能分娩模拟人、新生儿抢救台等设备,构建标准化产房、母婴护理等实训区,同时配合模式社区、OSCE考核中心、虚拟仿真中心、模式病房等教学设备。通过“基础操作-模拟分娩-临床见习-临床实习”四阶培养体系,结合VR危急症演练和虚拟仿真模拟练习,全面提升学生临床胜任力。院校与当地附属共建“教学产房”,实行双导师制,确保技能培养与行业需求无缝对接。
师资队伍
助产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、专兼结合、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。已形成一支能满足理论和实践教学、技能考证、教改科研能力较强、职称、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。教学团队由校内专任教师、校内兼课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、兼课教师组成。其中硕士研究生15人,高级职称12人,市级青年名师2人,骨干青年教师6人。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95%以上,同时柔性引进21名三甲医院产科专家、产科护长、助产士等行业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,形成“校内导师+临床专家”的双元指导模式。
职业资格
护士、助产士、母婴护理员、幼儿照护师、婴幼儿引导员。
就业方向
主要在各级各类医院医疗科室(内科、外科、妇科、儿科、感染科、皮肤科、口腔科、耳鼻喉科、中医科等科室及门诊部)从事各专科护理工作、妇幼保健机构从事临床护理;在医疗辅助科室从事医疗辅助、预防、保健工作;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、月子中心、等从事社区护理、母婴保健、家庭访视等工作。
来源:护理系
责编:翟丽君
校对:吴文婵
初审:罗肖华
终审:付四伟
“在看” 与 “点赞”,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